媒体报道|砥砺奋进做大做强 浙能集团阔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编者按:6月18日,在浙能集团2024年“励企日”之际,中新社、新华社、潮新闻等媒体刊发专稿报道,回首20多年来广大浙能人挺膺担当,奋力推动浙江能源做大做强的铿锵足迹。
6月18日,中新社《中国新闻》报刊发《砥砺奋进做大做强 浙能集团阔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6月18日,新华社“新华财经”客户端报道《浙能集团阔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助力浙江经济腾飞》。
6月18日,“潮新闻”客户端报道《发展能源为浙江 浙能集团阔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6月18日,东方财富网报道《发展能源为浙江 浙能集团阔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6月18日,中国金融信息网报道《发展能源为浙江 浙能集团阔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砥砺奋进做大做强
浙能集团阔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0多载岁月如歌,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浙江发生了全方位、系统性、深层次的精彩蝶变,实现了由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的历史性跃升。回望这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有着属于能源发展的一笔。
20多年来,浙江省能源集团(以下简称“浙能集团”)以“发展能源为浙江”为使命,始终聚焦能源主业,推进能源全品类发展,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助力浙江经济腾飞。
当前,能源行业发展正发生深刻变革。作为“两个饭碗”之一,能源事关全局、攸关大局,能源保障和安全须臾不可忽视。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浙能集团正全面实施能源高质量发展战略,勇当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先行者。
肩扛责任 筑牢能源保供“压舱石”
“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着眼现实的深刻洞察,更是面向未来的深刻昭示。
回望21世纪初期,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之下,浙江经济发展一路高歌,大小工厂不断涌现,对电力的需求也迅速攀升。2001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组建浙能集团,开启了浙江大力发展能源的新篇章。
自成立以来,浙能集团就肩负着重要使命和职责,当好浙江省委省政府能源产业发展的主抓手、能源合作的主平台、能源供应的主渠道、能源安全保障的主力军、环境保护的主战场和能源科技创新的主引擎。多年来,在一代代浙能人不懈努力下,集团“六主”功能定位不断提升。
从小机组到大机组,电厂蝶变折射了浙江电力发展史。回望有着四十多年历史的老镇电,这里当年曾建成过浙江首台12.5万千瓦燃油机组、首台20万千瓦燃煤机组,并在1990年成为浙江首座百万千瓦火力发电厂。2020年12月,镇电老煤机最后一台机组关停“退役”。同月,镇海电厂燃煤机组搬迁改造项目投产,项目建有2台66万千瓦机组,“腾笼换鸟”成一座智能型电厂。
浙能嘉兴发电厂经机组增容改造后全厂现有装机容量为530万千瓦,居全国火力发电厂装机容量前列。 王侃 摄
2001年6月,嘉兴电厂二期工程开工建设,4台60万千瓦国产亚临界机组,是当时全国一次核准容量最大、台数最多的项目。2005年10月,工程全部建成,比原计划提前了10个月,为严重缺电的浙江大地注入了“强心针”。嘉电经机组增容改造后全厂现有装机容量为530万千瓦,居全国火力发电厂装机容量前列。
2023年6月,作为近十年来浙江省内投产的首个大容量、高参数、高效清洁煤电项目,乐清发电厂三期2台百万机组全面投产,为迎峰度夏保供季注入强劲动能。
浙能乐清发电厂三期是近十年来浙江省内投产的首个大容量、高参数、高效清洁煤电项目。 张立忠 摄
长兴发电厂、乐清发电厂、北仑发电厂三期、六横发电厂、温州发电厂四期、台州第二发电厂、滨海热电厂……一座座现代化大型环保火力发电厂在浙江拔地而起,点亮万家灯火,集团控股管理电厂装机容量较成立之初增长了10余倍。
为了让发的每一度电更加绿色低碳,浙能集团大力推进传统煤电企业清洁高效生产,在全国率先完成燃煤电厂脱硫、脱硝和超低排放改造。其中,集团首创的超低排放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实现了浙江省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也为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能源安全保供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加快发展环保火力发电的同时,浙能集团大力发展煤炭、油气、可再生能源、能源化工等产业,产业版图日渐丰富,目前已成为全国能源产业门类最全的地方能源企业。截至2023年底,集团总资产达3322亿元、发电总装机容量4189万千瓦,可再生能源逐步成为新增装机重要来源,综合供能服务站遍布浙江省11个地市。2023年,集团发电量1876亿千瓦时,供应电煤6522万吨,供应天然气119亿方,供热近1.3亿吉焦。
开放,是深植于浙江山水人文之中的鲜明特质。2005年6月28日,浙能集团首次成功走出行业、走出省域,与淮南矿业集团(现为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均股投资组建了淮浙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同步规划建设4台60万千瓦级燃煤机组的凤台电厂和一对设计年产600万吨煤炭的顾北煤井。如今,淮河北岸的这对能源“孪生子”已成为长三角能源合作的重要缩影。
多年来,浙能集团积极践行“地瓜经济”,抱团出省、出海发展,在安徽、新疆、宁夏、甘肃等地建设电源基地,海外布局逐步涵盖东南亚、南美、非洲、欧洲等区域,在能源国际合作上迈出新步伐,擘画了一幅幅跨越山海、合作共赢的美好画卷。
时间指针拨向2024年,如今浙能集团正稳步推进六横电厂二期等多个浙江省“千项万亿”工程、“绿保稳”工程建设,一线建设者们依旧奋战在现场,为持续提供高质量能源保障积蓄力量。
守护青绿 勇当能源绿色转型“先行者”
经济要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这曾是许多地方发展面临的时代考题,也是很多能源企业遇到的转型难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遵循这一科学论断,浙能集团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
一碧太湖三万顷,无言地见证着时代变迁。太湖南岸的长兴发电厂2009年、2012年曾分两期建设投运合计处理量为每天6万吨的城市中水回用系统,将长兴县市政污水处理后作为循环冷却系统补充水,实现生产全过程“地表水零取用”,成为国内首家“双零”燃煤电厂,打造了循环经济“火电样板”。
在杭州湾海域,风机群擎天而立输出绿色电能,图为浙能嘉海风电场。 张露 提供
从清洁能源到环保科技,从大漠“逐绿”到海外“逐梦”,浙能集团的绿色足迹步履不停。如今,在杭州湾海域,风机群擎天而立输出绿色电能;在千峡湖碧波中,滩坑水电站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清洁电,更带动了周边百姓致富;在伊犁河畔,煤制天然气通过绵延万里的“西气东输”管线送往浙江;在杭州亚运会上,二氧化碳与绿氢合成绿色甲醇在亚运会主火炬首次应用;在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浙能参股的圣西芒水电站正有序运转;在世界多国,中来股份的太阳能科技产品得到广泛应用,浙能迈领累计获船舶脱硫系统总承包订单居全球前列……
在伊犁河畔,新天煤化工灯火通明,煤制天然气通过绵延万里的“西气东输”管线送往浙江。 王麟 摄
创新驱动 奋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0多年,历史的棹桨一挥之间,能源的精彩蝶变,不只量的增加,更是质的飞跃。
盛夏时节,走进浙能智慧能源科技产业园,厂房林立,绿意盎然。园区所在的长兴县煤山镇,曾是浙江省内唯一的煤矿企业——长广煤矿公司机关最早的所在地。
2014年,浙能集团吸收式合并长广集团。2017年,浙能集团与长兴县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浙能智慧能源科技产业园,通过几年发展,园区初步形成了以新能源光伏、储能、节能环保、氢能装备制造为特色的产业形态。
浙能集团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映照不止于此。多年来,浙能集团积极探索以技术革命带动能源产业创新,以供给革命构建绿色多元能源供给体系,推进能源低碳环保及能源绿色转型工作持续纵深迈进。今年4月1日,全国首个煤电碳捕集与矿化利用全流程耦合示范项目——浙能兰溪二氧化碳捕集与矿化利用集成示范项目在技术上具备投产条件。近年来,浙能集团还创新性地把电厂脱硫技术改造应用到海船上,为全球海洋环境治理作出积极贡献。
浙能集团持续加大优秀人才吸引力度,其中白马湖实验室成为继浙能集团、中来股份后集团系统第三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白马湖实验室 提供
作为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者、探索者,浙能集团大力推进人才强企,搭平台、建机制、扩投资、强引育,加快打造高素质人才集聚地、原创技术策源地、成果产业化最佳地。据悉,浙能集团将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十四五”以来研发经费投入累计39亿元,是“十三五”的两倍;招引院士2名,率先实现浙江省属企业A类顶级人才零的突破。
在人才赋能的基础上,浙能集团构建起以白马湖实验室为牵引,企业研究院为支撑,产业化公司为落脚的产学研结合、上下游衔接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聚焦前沿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孵化出浙能迈领、中科储能、智网科技等科技型公司,让更多成果“转得出、接得住、成长好”。
能动之江,驱动未来。新征程上,浙能集团将深入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继续做大做强,朝着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