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省属能源企业的“三重”责任——记浙能集团发布2019社会责任报告
2019年是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浙能集团”)成立后的第19个年头。19年来,浙能集团不断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在逐步发展成为一家跨区域、多业协同、板块化管理的现代综合能源企业历程中,始终将省属国企的责任记在心间、融入血液,并把它们化入2011年开始发布的一份份《社会责任报告》中,迄今已是第九份了。
放眼全球,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回望国内,风险和困难显著增多,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但我们坚信,站在树上的鸟儿,从来不担心树枝会断掉,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浙能集团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和魄力,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凝心聚力搞建设、真抓实干保供应、履行责任惠民生、转型升级促改革,生动诠释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里,为谁发展、发展什么、如何发展的根本问题,经受了时代考验,闪耀出时代色彩。
第一重 牢记初心使命,保障国计民生
自成立以来,浙能集团时刻不忘“发展能源为浙江”的初心使命,全力保障我省能源供应。2019年完成发电量1396亿千瓦时,煤炭供应6482万吨,约占全省统调发电量和煤炭消费量的近一半,天然气供应117.8亿方(含代输),占全省消费量80%左右,圆满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庆、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大活动期间及全年安全生产保供维稳工作。还为降成本稳民生做出突出贡献,去年7月在煤价高位波动情况下降低上网电价1分/度。当年让利68亿元,三年间累计向社会让利支持实体经济232亿元。
▲2019年浙江省十大民生实事——集充电、加气、加油、加氢为一体的综合供能服务站
作为能源国企,浙能集团不仅要提供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能源,而且要不断提高经营成效,确保国有资产增值保值。面对“十三五”以来的外部复杂形势,浙能集团突出转型升级、改革创新,沿着“四业”发展路径向能源大变革的正确方向走出了关键一步。截至2019年底,浙能集团总资产和净资产已达到2415亿元、1220亿元, 分别是成立之初的9.45倍、6.7倍。当年销售收入1118亿元、利润总额92.16亿元,较好地完成了省国资委业绩考核指标和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在2019年中企五百强位列204名。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浙能集团坚持党建引领,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度挖掘习近平总书记八次调研浙能集团重要讲话的深刻内涵,《习近平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浙江探索》在新华社、《人民日报》刊发,《浙江能源集团发展超低排放的创新实践》入选中组部丛书,集团党委意识形态工作列入浙江国企党建“十大样本”,切实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浙能集团产业援疆代表——浙能新疆新天煤化工项目
能源项目建到哪里,就把改善百姓福祉的信念落实在哪里,充分发挥产业援助的“授人以渔”作用。浙能集团打造省内“消薄”样板,完成常山县新昌乡郭塘村等4个结对村光伏项目装机3700千瓦,累计投资1872万元,预计其后每年可创收130万元,收益期达20年以上,源源不断为村集体“输血造血”。浙能集团深入推进东西部协作,在疆投资累计超210亿元,建成年产20亿立方米天然气、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新天煤化工工程和浙江省产业援疆规模最大、新疆自治区最环保的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热电项目,共录用属地就业人员2300余人。同时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带领所属六家企业与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六个村结对,以“项目帮扶、产业帮扶、民生帮扶”为切入点,累计赴四川推动扶贫工作4批次,投入专项资金720万元。
第二重 突出创新引领,注重节能环保
多年来,浙能集团始终坚定不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着力优化电源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创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企业。绿色,正成为浙能集团发展道路上最动人的底色。
▲实施超低排放全国最大绿色环保热电联产企业——浙江浙能绍兴滨海热电公司
2019年,浙能集团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313万千瓦,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截至当年底,浙能集团60万千瓦级以上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燃煤机组占煤机总容量的比重已达70%以上,火电供电煤耗降至297.18克/千瓦时,年供热量超2200万吨。更是在过去几年累计投入50亿元研发超低排放技术并推广改造,成为首个全面实现燃煤机组清洁化生产的大型能源集团。长兴电厂建成投运长江以南地区规模最大、也是第一个城市中水回用工程,建设国内首套脱硫废水蒸发处理装置,打造全国首家生产过程“地表水零取用”和“废水零排放”的“双零”燃煤电厂,成功试点国家级燃煤耦合污泥发电项目,成为大力推动循环经济新发展的生动实践之一。
为了更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浙能集团加大创新投入,引领能源科技加速升级。2019年,浙能集团申请发明专利108项,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0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项5项,领跑浙江省属国企。水锌储能电池样机、光纤振动预警系统、智能管道检测器、智慧油气管网等重大科研项目取得突破,萧山电厂储能电站项目纳入省级储能实施方案,智能电厂台二项目入围省智能工厂。全国首个商用液氢工厂落户嘉兴,浙江首座氢电综合供能站正式运营,与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共同合资成立氢能工程公司,合建氢能研发中心,加速全省氢能产业链建设。自主研发船舶脱硫技术领先世界,已获全球订单总额超4亿美元。
▲经过脱硫改造安装脱硫塔的印度船
第三重 打造人本文化,锐意改革强发展
广阔的海水是浙江的机遇,也是浙江企业坚韧不拔、胸怀天下的形象体现,代表着浙能集团的发展未来。一个一个的员工,犹如百川之水构成了企业海洋,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浙能集团着力打造人才培育“高地”,2019年实现浙江能源学院挂牌,成为首批全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企业,出台《关于深化人才机制改革,坚决打赢人力资源优化攻坚战的若干意见》。浙能集团全方位加强人文关怀,构建“善美浙能”。集体劳动合同、女工权益保护专项合同、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保参保率保持100%高标准严要求。建立“阳光爱心基金”,推进“浙能娘家人”志愿服务、关爱职工“五必访”和“送温暖”工作。通过赞助公共体育事业、发放奖学金,开展社会捐赠、困难帮扶等形式,共捐助资金2278万元。在超强台风重创浙江沿海后,所属电厂等沿海企业派遣多支救援队伍近50人次驰援地方。浙能集团志愿者、义务献血、见义勇为等公益事迹频频见诸媒体,赢得广泛社会美誉。
▲国庆70周年系列活动——我与国旗合张影风采展示
一项一项的改革,历来是企业深化发展的金钥匙。浙能集团坚决打破各种束缚发展的“坛坛罐罐”,奋力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不断完善国有企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2019年加大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力度,持续健全法人治理,下放15项事权稳步推进板块实体化运作,成功申报并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打造省属国企“最多跑一次”改革样板,所属27家城市燃气公司,依托“浙里办”APP等平台,线上办理率从25%提高到75%,通气时间压缩1/3以上。设立董事会投资决策委员会,重大合同、重大决策和规章制度的法律审核率均达100%。深化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强化市场化激励,在1.3万名职工中推进全员竞争上岗,建立完善多元激励约束的绩效考核机制。
▲为巴拿马籍货船加注燃料油,实现保税油供油业务“开门红”
一份一份的担当,一直是国企服务国家省域工作大局的绝佳体现。2019年,浙能集团与安徽、上海加深管网建设和资源互联互通合作,长三角区域天然气互保互济能力进一步提升。所属迈领科技公司,通过江浙沪三地区域合作,实现了中国首套自主研发混合式船舶脱硫系统在外籍船舶成功投运,技术水平全球领跑。深度参与舟山自贸区“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建设。抢抓油气体制改革战略机遇,年内建成“浙江省十大民生实事”综合供能服务站201座,容量151万方的黄泽山油库一期进入试生产,稳步推进宁波舟山LNG登陆中心项目。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组建浙石油贸易(新加披)合资公司,国际原油贸易量突破500万吨。巴西分公司、澳大利亚及非洲(埃塞)代表处、德国技术中心相继成立,控股新加披上市公司锦江环境。积极擘画交通强省宏图,推进交通能源清洁化,助力交通强省建设。
▲浙能黄泽山油品储运基地俯瞰
处在新时代潮头,浙能集团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指引,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紧紧围绕“高速度发展、高质量增长”,坚持“百年浙能”的伟大梦想和建设创新型、协同型和服务型现代能源企业的目标,继续努力寻求企业发展和社会责任的最大公约数,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强大的战斗力、执行力,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综合能源服务商,为浙江省建设“重要窗口”贡献能源样本和能源保障,高水平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浙能篇章。